項目建設總投資:風電機組采購占項目建設總投資的50% 以上,其他配套的塔架、地基和輸變電設施等的投資也基本隨風電機組選型而定。評標階段,對應于每種備選機型均可估算整個項目的建設總投資。
財務成本:風電項目的負債率一般較高(通常為80%),且負債率和長期貸款利率在同一時期的不同風電項目間大致相同,因此,項目建設總投資實際上是財務成本的決定因素。
運維成本:對于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風電場(國內絕大多數(shù)風電場均屬此列),風電機組的運維費用占項目運維費用的90% 以上。可見,風電機組質量是該項成本的決定性因素。具體來說,風電機組故障頻率高或發(fā)生大部件的機械損壞,則會導致較高的運維成本,反之則低。

可見,對于采用度電投資比選風電機組的招標,影響項目盈利能力的上述4 項關鍵要素(發(fā)電量、項目投資、財務成本和運維成本)中,有3 項已納入計量和評價體系,而整個壽命周期(20 年)內的運維費用卻沒有被計入。而這項指標正是衡量風電機組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性經濟指標。筆者認為,對風電機組運維費的忽視或非量化處理,是導致市場競爭向“重價格、輕質量”,“重前期投入、輕全生命周期成本”方向演化的直接原因。
實踐中,有項目開發(fā)企業(yè)也曾在招標實踐中增加了運維費的報價項和評分項,甚至為了保證所報數(shù)據的可信度,還設計了“招標人有權按照投標人所報的運維費額度,將未來風電機組的運行維護工作委托投標人實施,投標人必須承諾接受該項委托”的規(guī)定。然而,由于全行業(yè)質量信息透明度不夠,信息不對稱,市場缺乏甄別依據,導致設備廠商所報費率失真,
甚至出現(xiàn)對于市場質量認可度高的機型,廠商所報運維費率反而較高的尷尬局面。
3 思考和建議
行業(yè)內需要形成這樣的共識:引導風電機組市場走出價格上的惡性競爭,避免“劣幣驅除良幣”局面的發(fā)生,必須建立起對風電機組的運行質量進行全面、客觀的量化評價體系。而反映風電機組質量狀況的核心指標之一即為壽命期內逐年的運維費用數(shù)據(可用單位千瓦的運維費反映),業(yè)內各個利益相關方應該從不同角度出發(fā),科學評估機組運維費用,進而將該項指標納入采購招標評價體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