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效力的集團是一個典型的民營企業(yè),集團與其它民營企業(yè)一樣伴隨著改革的春風一同發(fā)展,在短短十年內發(fā)展成為一個產值近20億元的大型集團,在業(yè)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也與許多民營企業(yè)一樣面臨人才緊缺和管理落伍。于是集團痛定思痛,年薪20萬正式對外招聘了一個MBA做執(zhí)行總裁。目的是:讓高層次人員帶領集團公司的管理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
上任的MBA畢業(yè)于東北一所著名的財經類大學,并且在多個大型集團從事過十多年中高層管理。春節(jié)之后,董事長在集團中高層會議上,鄭重宣布MBA正式上任。全集團上下感到歡欣鼓舞,當然得意的笑容寫滿了董事長的臉。
然而兩個多月后的4月12日,集團高層召開專門討論關于新聘MBA去留的會議。新聘MBA還沒有結束三個月試用期,就被集團辭退,灰溜溜的離開了剛剛開始的事業(yè)。其中的緣由很值得我們尋味。
一、改革過于急噪
作為每一個剛外聘的管理人員通過自己的能力樹立權威,便于日后工作順利開展,無可厚非;但是新聘MBA犯了過于急噪的大忌。在上任不到兩周的時候就武斷的推出了《集團公司2003年管理改革的四大步》。殊不知,他這時還不清楚集團舊制度的弊病在哪里,集團的管理層能接受多大程度的變革,如何談得上對癥下藥?結果導致絕大多數(shù)管理人員認為他華而不實、照本宣科。一個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經驗一般都是多年來積累下來,盡管有不合理之處,可能不符合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標準,但大多數(shù)管理方法和制度是適合該公司的。不應當急于推翻一種舊制度,建立一種新制度。急噪可能造成“青黃不接”和“拔苗助長”,造成公司混亂。管理改革應當在充分調查基礎之上,制定適合本企業(yè)現(xiàn)階段的整改措施,做循序漸進式的引導。
二、批評過多而無建設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