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工程師很快想了一個辦法:他脫下鋼盔,讓帽檐和他的眼睛、還有河對岸的一點正好在一條直線上。然后,他小心地保持身體的直立,不斷地向后退,等到眼睛、帽檐和這邊河巖的相應一點剛好在一條直線上時,他就停了下來。他把自己所處的位置標好,接著用腳量出前后兩點的距離。然后,他對拿破侖說:“這就是河流大概的寬度。”拿破侖大為高興,馬上就提升了他的職務。
以上案例說明了:方法總比問題多。對于一些棘手的問題,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而已。只要肯思考,就總有一條路通向成功。員工有時候對你說“不可能”、“實現不了”、“沒辦法解決”等,那其實是他們在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而已。作為領導者,這時候,你需懂得給員工一點壓力,必要時候,甚至可能使用“威脅”手段。拿破侖兩次在關鍵時刻,都是對下屬說“我要你的腦袋”,然后下屬就給了他想要的結果。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也只有使用威脅手段,才能讓下屬感受到壓力,他才會消除惰性,才會超越自我,使自己的智慧充分展現出來,才能給公司想要的結果。
作為領導者,對于那些意志消沉、業(yè)績糟糕、自覺性差的員工,一味地給他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去幫助他,并不一定能讓他感受到“胡蘿卜”的重要,有時候,還需要用“大棒”來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會及時消除他們的惰性,激發(fā)他們的潛力。所謂“溫室里的花朵長不大”也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威脅也要看對象。倘若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婆掉入湖中,拿破侖還舉槍嚇唬她,恐怕會讓她心臟病發(fā)作,“咕咚、咕咚”嗆兩口水,當場就沒命。拿破侖之所以開槍,是因為他得知這位落水的士兵,其實是“會一點兒”,故可以對他使用“激將法”。
最后,筆者認為上司對下屬施加的威脅要適度,不能輕易對下屬說,“下個月,你不能完成100萬業(yè)績,你就給我走人。”“你應該明白你的處境,如果你不能按我的要求把事做好,你就要走人”等等。這樣的話會產生什么好結果嗎?不會。這樣只會導致工作全盤皆輸,得不償失。除非,你真的想讓他辭職走人。否則,你這樣的威脅言語,實在是管理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