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債市風波要追溯到2012年山東海龍(3.75, 0.03, 0.81%)(000677.SZ)的海龍短債。聯(lián)合資信最初對“11海龍CP01”授予A-1評級, 但經過一系列下調后至“C”級。彼時,山東海龍早已“資不抵債”,僅憑自己的實力根本無法如期兌付。但最終,在濰坊市政府提供資金擔保的背景下,在距離償還大限不足一周之時,山東海龍最終化解了兌付危機,即將發(fā)生的首例債市違約在政府干預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華銳風電背后同樣無法忽視地方政府的身影。公司第一大股東與另一家上市公司大連重工(6.21, 0.18, 2.99%)(002204.SZ)一樣,都是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重工起重”),而后者的最終控制人正是大連市國資委。
根據(jù)華銳風電的招股說明書,重工起重為華銳風電最大供應商,重工起重持股近80%的大連重工更是華銳風電的債主。根據(jù)大連重工2012年年報,兩家企業(yè)當年的關聯(lián)交易超過13億元,大連重工主要向華銳風電提供風機制造的零部件設備,如齒輪加工、鑄鐵件制造等。
也就是說,華銳風電應付金額中,有37.08億元屬于大連重工,這占了華銳風電應付金額的32.84%??梢哉f,大連重工就是華銳風電更具現(xiàn)實意義的“債主”,其逾三成應收款全部來自華銳風電,如果華銳風電出現(xiàn)意外情況,無法支付資金給大連重工,那么大連重工的資產狀況將直線惡化。
對于一家凈資產只有62億元的公司來說,如果突然逾37億元的款項無法收回,后果不堪想象;同樣,對于大連重工背后的大連市國資委來說,無法收回款項的風險更是無法輕視。
在經歷了一系列丑聞、資本大佬尉文淵閃辭之后,來自大連重工的新任董事長王原掛帥華銳風電。由于華銳風電是大連重工最主要的客戶,兩家企業(yè)可以說已經成了利益共同體,站在兩家企業(yè)身后的大連市國資委顯然不會容忍兩家企業(yè)出現(xiàn)重大閃失。
下跌帶來投資機會?
債券與股票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發(fā)債主體有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義務,如果投資者以低于面值買入并持有到期,一般來說本金安全、收益也有保證。實際上,就在8月6日和7日兩天,華銳債就反彈超過10%,但即使如此,以8月7日收盤價計算,仍有約20%的稅后年化收益。理論上來說,只要發(fā)債公司不違約,債券投資者應該是越跌越買。
對此,中金公司就認為,與扭虧無望、被暫停交易的超日債(112061)相比,華銳風電目前的情況明顯較好,公司流動性仍然充足,短期實質違約風險并不大,債券超跌后或有投機價值。
但是,上海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跌的深并不意味著具有投資價值,還必須研讀公司的營收等基本面。對個人而言,公司債的風險也是存在的,一旦退市,投資者就喪失了交易變現(xiàn)的機會;而且,如果公司主體經營不善,也可能影響債券短期的凈價。”
上述幾家債券出現(xiàn)大幅下滑的原因,都與其發(fā)行主體目前的盈利困境有關。如華銳債、中富債的發(fā)債主體華銳風電和珠海中富(2.08, 0.03, 1.46%)(000659.SZ)2012年均出現(xiàn)虧損,而且預計2013年上半年繼續(xù)虧損;湘鄂債的發(fā)債主體湘鄂情(3.61, 0.07, 1.98%)(002306.SZ)雖然2012年實現(xiàn)盈利,但2013年上半年卻巨幅預虧,而且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孟凱又接連拋售手中股份引發(fā)市場擔憂。
與公司經營不利相伴隨的就是公司債評級被下調,資金緊張引發(fā)的債券降級潮被認為是此次債市跳水的最直接原因。
據(jù)統(tǒng)計,僅今年6月份,剔除同一主體發(fā)行的多個債券,共有38家發(fā)行人的主體評級被下調,26家發(fā)行人的債券評級被下調,超過去年全年的總和;7月份下調的債券家數(shù)再次刷新這一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