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家能源戰(zhàn)略的布局、環(huán)保需求的日益迫切,超臨界350MW汽輪機提效減排的希冀愈加強烈。上海電氣積極探索技術升級,開發(fā)新一代高效的超臨界350MW機組產品。
6月13日00時40分,由上海電氣生產制造的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兩缸兩排汽、單軸凝汽式350MW汽輪機,國內首個自主研發(fā)的整體內外缸機組——韶關1號機組一次沖轉成功。——韶關1號機組一次沖轉成功。
2017.6.13 00:40
在收到業(yè)主韶關市粵華電力有限公司發(fā)來感謝信后,參與此次項目的所有成員感慨萬千,回想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zhàn),往昔歷歷在目,通力協作,接力通“關”,使屬不易。
劉孟坤是韶關項目高中壓模塊的本體設計負責人,他坦言,首次擔任A+類新機組的模塊主設,而且是全新機組的設計,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完成全部設計工作,為接下來的采購、加工、總裝贏得時間,對他而言壓力不小。
“這臺機組在設計之初我們團隊做了很多次的深入討論,比如為獲得較高的缸效率,我們采用國際領先的AIBT整體通流設計平臺進行通流設計,將高中壓、低壓通流進行整體通流設計。高中壓部分采用整體內缸結構,低壓內缸采用斜撐內缸結構,減少缸體內漏,增加能量利用率,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機組達到高效、節(jié)能的目標。”
這臺機組在設計環(huán)節(jié)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設計出4.6米長的高中壓整體內缸,團隊曾因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下。這么高參數的機型,結構復雜,抽汽管非常多,這要求將蒸汽室、高壓內缸、高壓持環(huán)、中壓內缸、中壓持環(huán)以及高壓排汽平衡活塞汽封體這六部分集合到一起,相當于一次顛覆性的結構設計,也屬于國內首個自主開發(fā)的高中壓合缸機組的整體內外缸火電機組,不僅設計難度大,后續(xù)的制造難度更是難以想象。
設計二室主任設計師胡澤豐及高中壓內缸主設李龍生在整個高中壓內缸的設計過程中深有體會。胡澤豐說道:“這臺機組是雙缸結構,整個高中壓部分采用全部整體內缸的結構, 4.6米長的高中壓內缸合缸對于350MW的機組而言是很長的,這在上海電氣已經加工過的整體內缸中也是最長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由于高中壓內缸存在進汽不平衡的問題,設計過程中反復計算了很多次,設計處也特地為高中壓內缸的設計專門做了評審,確保設計結果達到最佳。但其實大家更擔心的是,設計僅是理論上的,制造過程是否有難度就得提前謀劃,規(guī)避可能引起的問題,所以我們與工藝處、制造部及相關車間在設計之初就把難度分析好,提前溝通,確保制造過程一次性順利通過,并且在高中壓內缸整個制造過程中全程跟蹤,做到及時的生產服務。”
計劃是龍頭,從圖紙設計到協調采購,從毛坯供貨到加工裝配,無一不滲透在項目執(zhí)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把控所有流程道序,緊抓項目排產時間,計劃處處長肖偉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縮短時間,他們與采購部溝通是否能將采購時間提前。按照設計圖紙的初稿以及以往的經驗,預先讓供應商介入,做好準備與消化工作。“技術部負責出圖紙,采購部負責采購毛坯、配件等,制造部負責后續(xù)的加工總裝,而我們的職責就是全力支持他們,做好各環(huán)節(jié)的串聯工作,盡可能縮短流程的時間。比如,在圖紙設計完成,待入庫的情況下,我們馬上聯系采購部協調供應商提前介入,先行消化技術準備,而這也是在當前產量高、周期緊的形勢下,我們的一個工作常態(tài)了。”各流程間無縫銜接,甚至交錯銜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壓縮關鍵路徑的生產周期,為機組交貨期的提前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我們預想到了高壓內缸的毛坯采購會比較難,但沒想到會這么難,這么波折。”策略處處長任昌奕開門見山,“其實這次交貨期比預計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卡在了高壓內缸上,原本承接做高壓內缸毛坯的單位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消化技術內容后,覺得以目前的能力無法按照要求完成,這樣一來我們只能尋找其他的供應商來承接這個訂單。”然而,雖然找到了二重廠來完成高壓內缸的毛坯,但是難點擺在這里:內缸重量超出預期、外形復雜、內缸長度比以往氣缸都要大得多、鑄造難度大、材料特殊……這些難點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我們只能把問題一個個解決,決不能因為時間緊而影響產品質量。
根據設計,高壓內缸的壁厚不均勻,有薄有厚,這是最影響加工周期的一大難點,壁厚不均勻意味著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裂開,這樣將會影響產品質量。時間緊張,總經理助理孫澤洪來到韶關電廠,與用戶解釋溝通目前面臨的難題,并與采購、計劃部門多次召開交貨協調會,商量如何快馬加鞭趕進度。對此,采購處處長儲繼良感觸頗深,短短幾個月,他多次來到二重廠,緊盯生產進度,“他們之前也沒做過整體內外缸的設計,況且這次采用全新材料,因而焊接難度相當大,技術要求也相當高。我們聯合質保部派采購人員、質檢人員駐扎現場,督促進度,保證質量,雙管齊下,確保忙中不亂,忙中不錯。”
去年11月,粵華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蓬勃在上海電氣相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二重廠實地察看高壓內缸毛坯加工進度,當業(yè)主了解到確實是由于設計難度大而導致后期毛坯加工周期比原先長的情況后,表示了很大程度上的理解。最終高中壓缸的毛坯在2016年12月12日順利運抵上海電氣,雖然比預期晚了近4個月的時間,但能度過新產品的適應期實屬不易,接下來就看汽機、燃機兩大車間如何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加工、總裝工序。
要保證韶關項目在3月底前完工以外,其它項目的出產也不能落下,這對制造部門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當汽機車間主任余龍拿到排產表時不禁眉頭緊鎖,參照百萬等級機組中壓內缸的加工速度至少要四個月,何況這是一個從來都沒有加工過的新機型,但3月底前必須完成高中壓缸的發(fā)運,余主任心里著實沒底,按照正常的加工速度,汽機車間完成高中壓內缸、外缸、轉子的加工預計在四月中旬,且不說還有燃機車間裝配的時間,這根本是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