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也曾引進過美國的機組,美國提供的機組是Zond500kW,安裝在廣東南澳、內蒙輝騰錫勒和遼寧仙人島,但技術不成熟,均未正常運行。
「達坂城商業(yè)化嘗試」
1985年11月7日至12月2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與水利電力部組織了風力發(fā)電考察團,由自治區(qū)副主席黃寶璋帶隊,到法國、荷蘭、丹麥和英國進行風電發(fā)展情況的考察??疾靾F訪問了四國風力發(fā)電有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制造企業(yè)和試驗場站等單位。
新疆在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和水電部的支持下,引進丹麥生產的20、30千瓦風電機組,在阿拉山口邊防連等地進行試驗。同時還購進了丹麥Wincon公司55千瓦獨立運行風電機組與100千瓦并網風電機組各一臺,建立了柴窩鋪湖風電實驗站。該站1986年5月開始建設,7月完成房建,10月完成風機基礎建設,12月25日機組安裝完畢。
同樣在1986年的7月,新疆水利水電研究所(水電)得知可以使用丹麥政府貸款建設風電場,于是立即展開工作。10月,中國外經貿部和丹麥外交部經濟開發(fā)署同意新疆達坂城風電場項目使用丹麥35年期無息貸款進行建設。到年底,兩國政府正式批準項目列入合作計劃,由丹麥政府提供160萬美元贈款與160萬美元無息貸款的設備援助,中方負責土建、并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在達坂城建設風電場。
為適應丹麥政府贈款建設達坂城風電場項目的需要,水利廳在1988年4月成立了新疆風能公司。上半年,風能公司組織了達坂城項目的機組設備招標。有四家丹麥公司參與投標,最終由Bonus公司中標,共采購13臺150KW失速型風電機組和一臺75噸吊車。
這是中國第一個,我稱之為商業(yè)化的或是嚴格講半商業(yè)化運作的風電場。它是由我們自己投資運營的項目,而且連續(xù)運行20多年,示范意義非常大。
這個水利廳系統(tǒng)的風電場叫做達坂城風電一場,后來電力局系統(tǒng)開發(fā)的風場叫做風電二場。二場是買的人家的機組,大概是在1992年左右,單機容量已經到600KW。
這兩個場是不同部門開發(fā)的,武鋼留在風電一場,由他們后來從開發(fā)商走到制造商方向上去。所以金風的基因是開發(fā)商,他從開發(fā)商進入制造以后,就非常了解開發(fā)商對機組的要求和需求,不像其他純做設備的,在風電場的運行上經驗少。
金風進入制造領域不是從Bonus的150KW開始的,而是從德國Jacobs600KW機組開始,這種機型通過低息貸款方式引進的。Jacobs有一個好處,因為他公司小,我們在哪里改進改進,人家也不會太在意。如果和Vestas的話,人家不理你,根本不行。
因為這也是符合商業(yè)規(guī)律的,是競爭對手的關系而不是合作的關系。Jacobs公司在技術交流上非常方便,因為我把我技術運行上的東西告訴你了,比較容易溝通,沒有像競爭對手那樣的競爭關系。
所以他走的路子是局部替換部件,把國產的換上去,當時金風找的是重齒(重慶齒輪),因為是業(yè)主的原因,所以可以這么搞。這是他的一個優(yōu)勢。這樣逐漸增加國產部件的比例,慢慢的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地改進,就是這樣做的Jacobs的600KW的風機。
所以說金風最早的產品也是這個定槳距失速調節(jié)型的風機。后來是REpower的許可證生產的,和運達同時引進了REpower公司750KW的風機,作為1.5MW直驅之前是批量比較大的機型。許可證就是賣圖紙給你,自己去生產,怎么設計不告訴你,企業(yè)間技術轉讓的行為。
總的來說,對今后商業(yè)性影響大的肯定是達坂城項目,因為有第一批運行機組。運達通過大陳島的項目,后來把國內的200KW和250KW機組自己都研發(fā)出來,也能運行出來。這兩個對后來并網型風電機組的制造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起碼是讓中國人熟悉了這些技術,還通過這些設備把技術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