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的能源供求格局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全方位、立體化的能源合作已成國際主流。作為世界重要的能源生產、消費大國,中國正在參與和融入到國際能源合作的大潮中。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選擇了以能源外交來構架國際能源合作的全新格局。
在今年6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上,我國明確提出了“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這一總體思路。開放的世界需要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市場需要開放的戰(zhàn)略。一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次出訪中,緊扣建立能源多元供應體系、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這一主題,大開大合,與世界主要能源大國開展對話,商討合作大計,以國際視角、全球眼光構建大國能源格局:中俄能源伙伴關系全面締結,與中亞能源合作更趨深入、海上能源新“絲路”漸趨明朗……回首即將過去的2014年,能源合作,已成為在我國領導人出訪中占據重要分量的議題。
能源外交:高層互訪新常態(tài)
梳理今年以來我國領導人的出訪路線,足跡幾乎遍布全球。從新能源已發(fā)展成熟的歐洲大陸,到深居內陸、油氣資源豐富的中亞五國;從快速崛起、蘊藏潛力的非洲海岸,到已掀起“能源革命”風暴的北美大地。高層互訪架起了能源合作的橋梁,讓中國與世界能源市場緊密聯系。
能源外交,正日益成為推動我國與世界能源大國緊密合作的新常態(tài)。
新春伊始的2月6日,在第二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俄羅斯黑海之濱的旅游勝地索契,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進行了今年的首次會晤。
“如期實施俄方向中方增供原油和天然氣、擴建輸油管道、建設合資煉油廠等項目,擴大核能、電力、煤炭等領域合作。”中俄能源合作走向又一個新的高度。
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拉開了這一年我國領導人對外訪問的序幕,也開啟了今年中國與世界能源合作的新航程。
3月24日,在荷蘭海牙開幕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介紹中國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闡述中國關于發(fā)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xié)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觀,呼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實現核能持久安全和發(fā)展。
此后的幾個月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還先后出訪了非洲、歐洲、南美等多個國家,鋪設友誼之路,串聯起能源合作的紐帶。
《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英關于民用核能合作的聯合聲明》……多個國際合作文件正式簽署,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合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合作層次進一步深化。
與此同時,作為負責任的發(fā)展中大國,無論是在亞洲相互協(xié)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20國集團峰會,還是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都有來自中國的聲音,唱響中國能源發(fā)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新態(tài)勢。
落實高訪成果扎實有力
高訪頻繁,拓展了我國能源行業(yè)與世界市場的合作渠道,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氣運輸通道建設得到鞏固和擴大。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中國與世界有了更廣泛的能源合作平臺。
為了落實高訪成果、推進能源合作,這一年中,國家能源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按照“總體謀劃、分類施策、心中有底、手中有牌、互惠互利、掌握主動”的原則,國家能源局與能源行業(yè)團結協(xié)作,不斷鞏固高訪成果,為推進能源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月13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深化能源國際合作,拓展我國能源發(fā)展空間”成為今年國家能源局著手的十項重點工作之一。“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重大契機,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等高訪成果,鞏固深化能源國際合作重大關系,推動能源企業(yè)‘走出去’,增強全球能源治理話語權和影響力。”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6次會議高屋建瓴地確定了“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的“能源革命”目標之后,國家能源局迅速組織學習,提出以高訪為引領,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重要雙邊關系為平臺,組織實施與俄羅斯、中亞等國能源合作項目,務實推進“一路一帶”能源合作。
1月7日,中巴能源工作組第三次會議暨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兩國政府能源管理部門負責人共同出席,力求將兩國能源合作發(fā)展得更好、更深、更實。這是今年以來國家能源局落實領導人高訪成果的首次重要會議。
這一年中,作為中哈、中土、中烏等多個政府間能源合作分委會的中方主席,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多次出訪并參加中外能源合作會議,密切往來,落實合作。
這一年中,美國、俄羅斯、國際能源署等多個國家能源部門和國際能源機構的領導人到訪中國,國家能源局代表中國政府與其深入磋商,達成共識。
高訪成果正在逐一落地,中國與世界的能源合作更加緊密。
能源走出去步履鏗鏘
一條條逐漸鋪陳開來的國際能源通道,正在構筑一張連接中國與世界的能源合作互聯網,將各類能源產品源源不斷地輸送進國內,也把我國能源企業(yè)先進的技術、產品和管理模式推向世界。
6月17日,在中英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英雙方簽署并發(fā)表了民用核能合作聯合聲明。這是繼去年中法攜手開發(fā)第四代核電技術后,中國核電企業(yè)又一次涉足發(fā)達國家市場。
而中核與中廣核聯手打造的“華龍一號”核電技術成為另一個“走出去”的中國品牌。6月9日至11日,中核把“華龍一號”帶到了莫斯科,參與主題為“核能———能源穩(wěn)定的關鍵”的2014年莫斯科國際核工展。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核電技術的不斷進步,來自中國的核電技術將更多涌入國際市場。也是在這一年的7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西。中國的特高壓技術也借此走出了國門,開始在遙遠的南美大陸落地。在巴西總統(tǒng)府,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總裁科斯塔簽署了《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合作協(xié)議》,樹立了中巴電力合作新的里程碑。
根據《合作協(xié)議》,雙方進一步明確,將共同分享在特高壓電網建設、運營和管理方面的經驗,深入開展溝通和交流,為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提供人員、資金和技術等全方位的支持,致力于推動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的成功建設和實施。
除了進軍巴西,這一年中,國家電網公司還收購了意大利國有融資機構CDP(意大利存貸款公司)全資子公司CDPRETI(意大利存貸款能源網公司)35%股份,海外版圖進一步擴大。
迅速崛起的中國正在以更開放、更積極、更主動和更負責任的態(tài)度加速融入國際能源領域各項活動中,而世界能源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這個重要市場。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述,中國將努力同各國一起培育自由開放、競爭有序、監(jiān)管有效的全球能源大市場,共同維護能源價格和市場穩(wěn)定,提高能效,制定和完善全球能源治理原則,形成消費國、生產國、過境國平等協(xié)商、共同發(fā)展的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