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中國十幾個省都在為電荒忙得團團轉的時候,裝機總量和外送電量都位于全國之首的內蒙古,每年卻有近700億度的電窩在區(qū)內,送不出去!因為,占內蒙古發(fā)電大頭的蒙西電網如果想把富余電外送,只能通過國家電網。而外送通道的建設,以及外送電量的多少,都由高度壟斷的國網公司說了算。
700億度電砸在手里
由于沒有足夠的電網通道把電送出自治區(qū),目前蒙西電網約三分之一的火電機組被迫停機,超過42%的風電機組棄風。內蒙古每年放棄的發(fā)電量可供應北京一年用電量的約82%。
“內蒙古的電,用不完吶!”
就在湖南等多個省份發(fā)愁沒煤發(fā)電的時候,中國最大的“電源”內蒙古,卻愁的是怎么把富余的煤和電送出去。
發(fā)出上述感嘆的是國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國電蒙能)新聞辦一位李姓負責人。上周三,她驕傲地對本報記者說:“這里是內蒙古,抬頭就是火辣辣的太陽,走路都能被風推著走,扒開鄂爾多斯的草甸子,就有煤露出來。”
不經意間,內蒙古現在已是全國的“煤”“電”雙雄。據中電聯(lián)的統(tǒng)計信息顯示,2011年2月底,內蒙古發(fā)電總裝機容量第一次躍居全國第一,其中風電裝機容量也是全國第一,而其跨省外送的電量更是連續(xù)六年蟬聯(lián)冠軍。此外,早在2009年,內蒙古就已經取代山西成為中國產煤第一省份;而2007年,其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就已是全國最大。
然而,盡管坐擁“煤”“電”雙料老大,但由于少“路”可走,本可以在電荒時大展身手的“煤”“電”卻困守“孤城”。
就在湖南全省為400萬度的用電缺口忙得團團轉的時候,內蒙古每年卻有近700億度的電窩在自治區(qū)內,送不出去!
“連華北都送不過去。”內蒙古一位電力業(yè)內人士嘆道。
“700億度還是保守數字,如果鉚足勁發(fā)電,風電和火電機組都滿發(fā),我們每年可以多生產900億度電,而北京全年的用電總量在 1100億度左右。”蒙西電網總經理張福生說。
由于沒有足夠的電網通道把電送出自治區(qū),目前蒙西電網約三分之一的火電機組被迫停機,超過42%的風電機組棄風。
而煤的外銷也受制于運力。內蒙古的鐵路網密度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鐵路復線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4%。然而,本來就緊張的鐵路通道,絕大多數被神華等國有企業(yè)占據,而一般中小型煤炭企業(yè),只能依靠公路。
長距離公路運輸成本高企,反過來又蠶食了內蒙古煤炭價格相對低廉的優(yōu)勢。
2011年5月23日的最新數據顯示,大同5500大卡動力煤的坑口含稅價是630元/噸,鄭州5000大卡動力煤的車板含稅價是600元/噸,而內蒙古李家塔煤礦5700大卡動力煤的坑口含稅價為470元/噸,長灘4600大卡動力煤的坑口售價僅為240元/噸。但從內蒙古煤炭坑口運到長三角、珠三角地區(qū),噸煤價格將因運費上漲1000元左右,是煤炭成本的兩倍有余,占據煤炭最終價格的近70%,而全國平均的煤炭運輸等中間費用占煤價的比重在36%-50%左右。
此外,今年1月,澳大利亞動力煤在每噸比去年同期狂漲40美金后,其到達廣州港的價格為目前的130.85美金/噸,折合人民幣僅850元/噸,依然比內蒙古煤炭的運輸成本還低。
電力外送為何屢試屢???
過去6年間,全內蒙古發(fā)電量翻了一番多,但與此同時,蒙西電網對外電力輸出通道卻沒有增加一條。
和其他省份不一樣的是,內蒙古自治區(qū)內有兩張電網:蒙西電網 (也稱內蒙古電網或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國家電網。
作為國家電力體制改革中特別保留的唯一自治區(qū)屬電網,蒙西電網管轄著內蒙古自治區(qū)除蒙東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四個盟市之外其余8個盟市的電網建設等工作,這8個盟市同時也是內蒙古主要的電力來源地,占內蒙古發(fā)電總裝機的60%。
另外40%的發(fā)電裝機來自上述蒙東4個盟市,由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管轄,后者是隸屬于國家電網公司的省級電力公司(稱蒙東電網)。
而國家電網的覆蓋區(qū)域,是除了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海南(歸屬南方電網)以外的所有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