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想說什么呢,我們的機組,包括我們海上的風電技術的技術和陸上都是引進了國外的。我們的風資源是什么特點呢?我們的機組如何適應我們的風資源特點。通過這張圖,你看,這是一個相當于50年一遇的一張圖,年平均風速沒有拿出來。我只想說大家關注這張圖,這張圖是相當于歐洲來講這個關系是成立的,大家看這個關系對我們來講是50年一遇和年平均風速是5倍的關系,在我們中國來講是不是成立的?藍點是成立的,這兩個顏色是成立的。你看哪里不成立?浙江沿海、廣東沿海,福建沿海還湊合。原因就是浙江沿海一直到廣東沿海風不大,但是50年一遇很大。年平均風速大,我這里寫了一個福建除外。福建是50年一遇沒有這兩個大,但是年平均風速大。所以這樣一個前提下,我們的基組你就要考慮了,不是說你什么都行。這是一個機組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年平均風速,年平均風速這句想說什么呢?還是配合我們50年一遇。另外這個匹配實際上這里的年平均風速并不是很大,但是這里的50年一遇很大。所以跟前面那張片子是陸地沿海的,這個是海上的,海上照樣是一樣的,就說明你做海上基組時候你要注意這個問題。
現(xiàn)在我們仍然在說我們的海上風資源非常豐富,不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真的不是。除了福建沿海之外很豐富,年平均8.5,甚至10m/s都有的,除了他以外別的到不了。你看這一片是多少你就知道了,你看人家是什么樣的?人家是500到1000。我們是300到500,400到600,600到1000就是到這兒了,其他都不是了。所以我們不能說我們的風資源非常豐富。這張片子想說明什么問題呢?我們相對于歐洲的風況來講,這些區(qū)域就相當于現(xiàn)在陸地上低風速風場一個道理。這個比較不知道合不合適,也就是相當于那個,但是絕不是陸地上你把葉片做大就行了,絕不是這個概念。所以業(yè)主也好,主機商也好,對這個問題值得關注。我們的風資源就是這樣一個狀況。
下面這個問題是大家反反復復問我的,就是可研評審里面有遇到很多問題。我們做季候訂正的時候,很撓頭的一件事我到底是選5年還是10年作為一個平均年來算,到底是多少年。按照WMO的標準,一個標準的季候值應該是30年,我們風電的標準是20年。如果要是拿20的話,你從我們的氣象站你去找去,真是不多的。好在沿海地區(qū)找了18個相對好的站來回答大家這些問題。我回答的就是用多少年比較合理?這個幅度多大才可以,只供大家一個參考。
大家可以看這18個站,我統(tǒng)計出來的,如果一個變化周期3到5年,或者4到7年這樣一個變化周期。所謂變化周期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說一個高的到低的,一個低的再到一個高的,一個最低循環(huán)是多少年,這個周期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用一種方法做出來的,這個紅是很明顯的這里有兩個周期,3到5年的,這個是9到14、15年。為什么會有一個偏大的,會有一個3到5年?你看這兩個數(shù)據(jù),他是發(fā)生了明顯的前后的轉變,所以他才會有這種狀況。相對來講,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拿不到20年的數(shù)據(jù),你用10年至少保證你是相對比較穩(wěn)定。這個你那到20年、30年去用問問題不大,他沒有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有一個6到10年是屬于長久期的,還有幾個是個別的情況,像這種情況下你就很難找到一個完整的,沿海地區(qū)這種還是可以的。
因為現(xiàn)在從04年到05年,氣象站改變的自動觀測以后差不多十年了,馬上就到十年了。所以這個數(shù)據(jù)如果用一個十年的數(shù)據(jù)做一個平均的話,基本上包括一個完成的周期,所以大大小小都能碰得到的。這是站就是我說的最好的站,山東的成山頭,這個山上樹也種不了,房子蓋不了,所以他保證完好。
幅度有多大,你最大可以訂正到多大?這個統(tǒng)計當中,有大概少于10%的。我不能講秒米,我是用一個相對的百分數(shù)據(jù)去說,大概有8個,還有7個大概是10%到13%,另外一個是18%,18%就是明顯的降下來的,這個值和這個值是差很多了。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你訂正的心中有數(shù),你訂正的在海上的這種風資源因為他風大,他的年與年之間的變化自然也會大。最大的和最小的這種差別,你覺得這個很大了吧,可是他的只有5%到7%上下的變化幅度。這種偏大都稍稍有一點,每個站我都看了,稍稍有一點某種程度的降低成分在里面。這種就更明顯了。大家不要以為光是蓋樓房影響,種了樹也會影響你風速的變化。這個問題就講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