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臺風“杜鵑”對紅海灣風電場的破壞2003 年13 號臺風“杜鵑”于8 月29 日生成后一路西行,其路徑如圖2 所示,強度不斷加大,直逼廣東沿海。9 月2日下午橫掃過汕尾地區(qū)的碣石灣,當晚7 時50 分在紅海灣西岸的惠東縣港口鎮(zhèn)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登陸點附近某風電場風力發(fā)電機組測風系統(tǒng)測得極大風速為57m/s。紅海灣風電場共安裝有25 臺V47-660 變槳距風力發(fā)電機組,其中13 臺位于低海拔平坦地帶,另外12 臺安裝在海拔30 ~ 60m 的丘陵地區(qū),離海岸線一般在2km 以內(nèi)。風電場25 臺風力發(fā)電機組中有13 臺受到不同程度損壞,其中有9 臺風力發(fā)電機組葉片被損壞,見圖4.2 所示,每臺只壞1 個葉片,并且有7 個葉片是處于下垂狀態(tài),只有6#、16# 損壞葉片處于朝上位置。
有專家去現(xiàn)場考察分析后認為,紅海灣風電場受臺風破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葉片發(fā)生了大幅度的扭轉(zhuǎn)顫振和不利地形導致的。
1.2 臺風“桑美”對蒼南風電場的破壞
2006 年8 月10 日,臺風“桑美”登陸浙江省蒼南縣馬站鎮(zhèn),臺風路徑如圖3 所示。臺風登陸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穿過福建寧德后又折回浙江,經(jīng)過麗水南部進入江西后消散。臺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 級(60m/s),中心氣壓為920 百帕,浙江蒼南霞關(guān)觀測到的極大風速為68.0m/s,福建福鼎合掌巖觀測到的極大風速為75.8m/s。

蒼南風電場位于馬站鎮(zhèn)西北8km 左右的鶴頂山山脊上,10日17 時25 分左右臺風中心直接穿過風電場,現(xiàn)場測到的極大風速為81.1m/s。受其影響,蒼南鶴頂山風電場28臺風力發(fā)電機組全部受損,其中5 臺倒塌,損失慘重。蒼南風電場共有28 臺機組,裝機容量15.85MW,臺風過后只有2 臺Nordtank 550kW(機艙罩吹掉)、2 臺Dewind 600kW、1 臺Vestas 660kW 和3 臺Windey250kW 基本完好,其余20 臺機組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葉片破壞最為嚴重,15 臺Vestas 600kW 風力發(fā)電機組僅可拼湊成2~3 臺,其中2 臺Windey 750kW(27#、28#)基礎(chǔ)被吹翻,2 臺Dewind 600kW(19#,23#) 在塔架下段折斷,倒地后又折為兩段,共折為三段,1臺Vestas600kW(7#)在塔架與基礎(chǔ)段連接處的螺栓拉斷,被完全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