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中國“長城之父”之稱的春秋時期楚長城遺址,因河南葉縣一風電項目,遭毀2公里。目前,風電項目停工多時,葉縣文物部門對工程方處以40萬元罰款。葉縣文物局已請示縣政府,提出成立楚長城保護管理所,并為其豎立保護標志和保護界樁。
>>名詞解釋
“長城之父”楚長城
2010年3月,河南省文物局發(fā)布新聞稱,已用考古學的方法,找到了被稱為中國“長城之父”的楚長城,楚長城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平頂山、南陽、駐馬店、信陽4個地級市的25個縣(區(qū)),目前確定的楚長城墻體30.51公里,被歷代破壞而消失的楚長城墻體約25.37公里、山險81.34公里,共計137.22公里。
在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中,長城河南段名列其中,但并未詳細公布哪一區(qū)域。不過,楚長城葉縣段是考古人員重點調(diào)查過的區(qū)域,已基本掌握該縣內(nèi)的楚長城分布線路,保存較為完好,并發(fā)掘確定了葉縣保安鎮(zhèn)前古城城址。
>>事件
楚長城多處遭腰斬
河南省葉縣西南部保安鎮(zhèn)的馬頭山上,有一條當?shù)厝丝谥械?ldquo;土龍”,這便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距今約2600年的春秋時楚長城的遺址,去年年初,葉縣馬頭山風電場工程選址此處,兩者相遇的結(jié)果是,楚長城遺址被毀十多處,長度累計達2.159公里,而目前能確定的楚長城墻體為30.51公里。
5月26日,在葉縣文物局局長李書進的帶領下,記者實地探訪了遭破壞的楚長城遺址。楚長城遺址并不明顯,經(jīng)指點,可以看出,因施工需要而修建的S形盤山土路,在楚長城遺址上來回穿梭,將遺址多處攔腰切斷。
據(jù)曾在2007年被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全國優(yōu)秀長城保護員”的葉縣文物保護志愿者董中峰介紹,經(jīng)初步統(tǒng)計,楚長城有十六七處被破壞,最長處有近300米長,短的有五六米長,多分布在楚長城闖王寨兩側(cè)。
風電工程未批先建
據(jù)李書進介紹,4月19日,他們在巡查時發(fā)現(xiàn)遺址遭到破壞,隨后縣委、縣政府立即叫停該項目,河南省文物局派專家現(xiàn)場查看后,認定“破壞比較嚴重”,長度累計達2.159公里。
李書進說,2010年初,在馬頭山風電場項目選址時,他們就曾出具選址意見函,明確告知該地區(qū)有楚長城遺址,要求項目單位施工前向文物部門報批工程設計方案,由文物部門確認不會對遺址造成破壞后,才能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