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岱山島西北側海域約20公里處,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項目西區(qū)最后一根鋼管樁被打入海底,基礎沉樁施工圓滿完成。這是該項目開工后一大工程建設節(jié)點,也標志著項目主體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中廣核新能源岱山項目經理顧朝紅稱,未來,在這些樁基上面,將建成風力發(fā)電承臺并安裝巨大的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為岱山縣綠色海洋經濟注入“新”動力。
向海洋進軍開發(fā)綠色新能源
從岱山本島出發(fā),向著西北側海域航行約20公里,海風陣陣。而在這片海域上,打樁船頂部液壓錘發(fā)出巨大的撞擊聲,一下一下把鋼管樁打入海底。
這就是正在進行的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場項目(一期)。
據(jù)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6億元,是岱山首個海上風電項目。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安裝50臺風機,其中18臺4兆瓦的風機,32臺4.5兆瓦的風機,新建220千瓦海上升壓站、陸上集控站各一座,鋪設電纜總長約103公里,其中海上電纜長約94公里,陸上電纜長約9公里。“早在2008年,我們利用10年的時間,在這個分區(qū)建立了測風塔。”中廣核新能源岱山項目經理顧朝紅介紹,根據(jù)測風塔的數(shù)據(jù)顯示,岱山西北側這塊海域風力資源充沛,且遠高于同類的海源區(qū)域。
應對挑戰(zhàn) 與風賽跑巧施工
2019年1月7日,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場項目(一期)正式開工。盡管趕上了中國海上風電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發(fā)展的快車道,但在岱山島西北側這片海域建設風電,挑戰(zhàn)無處不在。
“項目開工之前,需面對該區(qū)域復雜的海上航路,精密細致的策劃航道通航認證。”中廣核新能源岱山項目海工主管工程師胡海甬介紹,就在項目所處的這片海域,平均每天有200多艘大輪經過,如遇到大霧、臺風等天氣,往來船只很可能誤撞到這些風電鋼管樁。
為此,中廣核新能源岱山項目組在施工現(xiàn)場設置了兩條警戒船,并把每個造價百萬左右的浮標密度增加了一倍,為的就是確保安全。“再則就是厚厚的淤泥層。”胡海甬說,要在海上建風電項目,就必須在這厚度達到五六十米的淤泥質覆蓋層上進行施工,“這就好比在豆腐塊上作業(yè)。”
5月31日下午14時許,潮水漸漲。當水面深度達到13米時,打樁船吊起最后一根鋼管樁的兩根鋼纜繩,一根放松、一根收緊,這根約100噸重的鋼管樁便慢慢豎了起來。“最危險的就是鋼管樁在進入很多軟泥的底層時,怕100多噸的重量快速掉下去把打樁船帶翻。”胡海甬介紹,因此,當鋼管樁遇到軟底層時,施工人員便把錘的力量降下來,慢慢打。
東海勁風 為海洋經濟添足馬力
當天傍晚,最后一根鋼管樁被穩(wěn)穩(wěn)打入海底。至此,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項目西區(qū)144根樁基沉樁施工全部完成。“下一步就是西區(qū)承臺澆筑和風機安裝作業(yè)。”顧朝紅介紹,東區(qū)的基礎沉樁工作也將于今年6月底正式開始施工。待50個風機全部安裝完成并投運后,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年上網(wǎng)電量將達56660萬千瓦時。
筆者了解到,該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年減少消耗標準煤17萬噸;減少排放廢氣47萬噸,減少排放煙塵1.7萬噸。“藍色引擎”為岱山縣綠色海洋經濟添足馬力。中廣核岱山4#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與投運,將大大優(yōu)化區(qū)域能源結構,更為岱山縣綠色產業(yè)經濟增添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