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風電行業(yè)是看天吃飯,效益是大風刮來的,但該公司卻始終堅信效益是干出來的。為了能夠實現(xiàn)效益最大化,大唐新能源河南公司緊緊圍繞電量“牛鼻子”,在“風機自主定檢”和“以檢代修”方面下功夫找突破。
清源風電場風機群
“風機自主定檢”,意味著70臺風機每年一次的定檢工作,全部由檢修人員自主完成,如果能夠實現(xiàn)每年能節(jié)約檢修費用約80萬元。80萬元對小公司來說可是一筆大費用,生產檢修人員面對這樣的挑戰(zhàn)沒有退縮,他們主動請命,并組織檢修骨干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從安排定檢時間、制定定檢方案、明確定檢標準,到各種特殊情況的應急預案以及人員的組合和調配,都融入了他們的智慧和汗水。
檢修人員正在準備檢修工具
2015年7月,該公司某風場風機機艙內,機艙內的溫度已經達到47℃,這樣的溫度別說干活,就是爬到機艙已經是汗流浹背筋疲力盡了。當時在場的5名檢修人員正在齊心合力進行著螺栓打力矩工作,汗水順著他們古銅色的臉頰往下淌,藍色的工裝已經被汗水濕透,可他們卻沒有一人喊累,筆者在一旁叫他們休息下喝口水,得到的卻是一句異口同聲的“不急,干完再歇!”就這樣,他們在高溫狹小的空間中連續(xù)工作近4個小時,順利完成了任務。類似的工作場景在定檢現(xiàn)場隨處可見,這或許就是“實干創(chuàng)效益”的最好體現(xiàn)。
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和經驗積累,該公司已經完全掌握了風機自主定檢所需要具有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并能夠根據不同機型和機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定制定檢方案和工作流程,還將最初的6人4天完成一臺風機定檢提高為4人2天完成一臺風機定檢,在確保工作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檢代修”是將被動修理變?yōu)橹鲃訖z查和消缺,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小隱患,及早處理小缺陷,避免重大設備故障,減低設備維修成本,減少設備故障停機時間。為了能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公司從管理入手,制定和完善了各種設備的巡檢方式和標準,明確了巡檢時間和責任人,以及配套的考核和獎勵辦法。在此項工作的推動過程中,生產檢修人員針對變頻器故障和齒輪箱前后軸承溫度高這兩項頻發(fā)故障,積極與廠家溝通,研究制定變頻器升級改造方案和齒輪箱潤滑油更換方案,通過對變頻器驅動板、吸收板以及屏蔽電纜的更新升級和齒輪箱潤滑油的更換,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健康水平,避免了“小隱患”到“大故障”的發(fā)展。
經過近一年的摸索,此項工作的管理已經逐步完善并形成常態(tài),2015年,發(fā)現(xiàn)設備隱患135處,風機可利用率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
如果說“風機自主定檢”和“以檢代修”是該公司播下的種子,那么可利用小時持續(xù)名列前茅,2016年連續(xù)三個月超額完成發(fā)電任務,則是他們最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