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行業(yè)的增長均大幅減緩,而2000-13年高峰期間,電力行業(yè)消費年均增長10%,工業(yè)消費年均增長7%。
作為能源類型的煤炭在中國所有行業(yè)的占比均出現(xiàn)下滑。在作為煤炭的最大消費領域的電力行業(yè),煤炭的比重從2013年的77%降至2035年的58%,因為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比重提高。煤炭在工業(yè)的市場份額下降較小,從59%降至46%。
因此,2013至2035年,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中的份額出現(xiàn)最大幅度的下降。盡管如此,2035年中國一次能源中的煤炭份額仍然最高,達到51%。
歐洲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一路領先,但中國是最大的增長來源
在歐盟以外,可再生能源繼續(xù)發(fā)展–美國在2030年前沒有達到目前歐盟的可再生能源普及率,中國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追趕。然而,2013至2035年,如果按量計算,中國將超過歐盟,美國也幾乎與歐盟持平。
核能和水電穩(wěn)步增長的推動因素是非經合組織,特別是中國
中國將推動全球核電增長,預計年均增速為11%– 到2035年增加超過1萬億千瓦時。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基本相當于在今后20年內每3個月增加一座100萬千瓦時的新反應堆。
非經合組織還推動全球水電發(fā)展,預計中國和巴西分別增加4500億千瓦時(年均1.4%)和2500億瓦時(年均1.9%)。非洲是增長最快的區(qū)域,年均增長3.8%,在展望期內增加1500億瓦時。
五、關鍵不確定因素
非經合組織亞洲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路徑是能源需求不確定性的重要源頭
中國與印度的未來發(fā)展路徑是最大的不確定性源頭。我們的低國內生產總值情景假設中國和印度在預測期內的年均增速為4%,而基本情景中為5.5%。這還包括上述兩國較低增長對世界其他地區(qū)產生的貿易影響和其他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