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國家發(fā)改委召開全國電力體制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fā)〔2015〕9號)精神。此次會議最大的亮點被認為是提出,“要通過電網(wǎng)企業(yè)功能定位的調整,從內在機制上確保電網(wǎng)對可再生能源的公平開放,推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2002年電改的直接動力是二灘棄水問題。”一位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的權威人士表示,“9號文”出臺后電改的目標到底是什么一度令人迷茫,降低用電價格,提高清潔性還是打破壟斷?答案并不明確。“發(fā)改委會議撥云見日,亮明了推動可再生能源有效利用的明確改革立場。可再生能源能否公平接入,應該是考量本輪電改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
僅強調重要性和裝機是不夠的
2009年,中國政府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承諾,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2014年,國務院下發(fā)《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再次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此后,中國又在2014年11月12日發(fā)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lián)合聲明》中承諾,到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國際承諾目標逐漸加碼,“交卷”時間日漸臨近。然而,當問及非化石能源消費能否達標時,熟悉情況的人卻總是閃爍其詞,勉強用“不樂觀”來形容。
如果將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按48億噸標準煤推算,其中15%的非化石能源將折合2.4萬億千瓦時,而2014年非化石能源發(fā)電量僅為1.4萬億千瓦時。按照《行動計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將達到5800萬千瓦,常規(guī)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這就意味著上述電源需要在2014年的基礎上分別增加約3800萬千瓦、5000萬千瓦、 1億千瓦和7200萬千瓦。
“當前經濟下行,能源需求不旺,加快新能源發(fā)展是有壓力的。此外由于核電和水電存在不確定性、技術路線和環(huán)境爭議等問題,風電和光伏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zhàn)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說。
即便如此,非化石能源消費達標仍難言輕松?!缎袆佑媱潯芬?ldquo;一針見血”地指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強電源與電網(wǎng)統(tǒng)籌規(guī)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
近年來,我國大氣治污、節(jié)能減排、能源結構調整等重磅方案陸續(xù)發(fā)布,可再生能源在其中都被賦予重要的戰(zhàn)略使命,然而可以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政策方法卻很少。“在緊迫的國際承諾面前,可再生能源并網(wǎng)的矛盾必須立刻著手解決,這次電改是非常好的切入點。”李俊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