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氧化碳普及的項目,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在北京的比較小,每年3000噸。這個項目的目的主要是首先要打通流程,第二打通流程以后,我們在實驗裝置上面來優(yōu)化我們的系統(tǒng),把相應的方面解決,實際上是一個技術研發(fā)的過程,要完成技術過程。這個裝置的目的就是要示范一個比較大的工業(yè)裝置,在工業(yè)上的可行性,在北京的系統(tǒng)基礎上進一步的工業(yè)化。謝謝!
意大利主持人:我想對來自媒體的朋友有沒有問題,你可以提問,可以向任何一位在座的專家提問,你可以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可再生能源方面提問,大家來舉手。中國有很多的燃料電池,大家對哪些方面有問題可以提出來,看看有沒有問題?那位先生請簡短的提問。
提問:我是來自上海,來自一個咨詢公司的,主要是煤層氣的,我想接著剛才他問蔣先生的問題。您目前來捕捉的二氧化碳經濟效益是怎么樣的?
蔣敏華:對上海地區(qū)的二氧化碳的容量我們做了一些調查,都不是完全的調查,我們認為銷售在當?shù)貞?0萬噸,目前是沒有問題的。這個不包括我們在將來進一步嘗試附近油田的使用,一旦油田使用,這個規(guī)模遠遠不止10萬噸,第二講到成本問題,我可以說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補給要處理,有些工業(yè)上運用,生活上應用,大概還要加100到150塊錢,這是目前補給的成本。北京銷售的價格至少500塊錢一頓,最高的時候可以賣到700塊錢,還是很貴的。
陸延昌:我向各位提出一個問題,很實際,很商業(yè)化?,F(xiàn)在就各位特別是中國以外的先生你們了解的情況比較多,在美國和歐洲的風電廠最大的容量是多少,輸送線路的電壓是多少,有多大的電壓能源能夠并入商業(yè)電網?很現(xiàn)實!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未知世界,可以假說,但是要經過時間的證明。
國家電網公司顧問卜甘諾:謝謝您提問。首先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有一個電壓的限制和距離的問題,我想這個風能和其他的能源沒有什么區(qū)別,風能可獲得性有一個很大的失敗,問題他的風能是不可預測的,系統(tǒng)有時候出問題,他的系統(tǒng)的供應,他的控制室有時候每秒中需要一個平衡,所以說風能有時候突然出問題,有時候很難控制。對于前15秒有什么情況呢?所有中國的發(fā)電器需要作出反映,有時候需要加速,特別是15秒鐘要進行反饋和反映,它的機器會上下的動,這是關于你的電力系統(tǒng)。
在03年的時候,美國的北部,還有其他地方我們不知道,并沒有什么評定的標準,這個系統(tǒng)有什么樣的標準,它的容量的標準以便更好的針對幾秒的發(fā)電機的反映,在美國發(fā)電的裝置并不反映,所以在過去15年內美國的電力正在經歷一個危機。根據(jù)整個裝機的發(fā)電裝置要求一個頻率的反饋速度,我們在十年內都想在美國的業(yè)內達到一個一致的意見,如何來衡量,如何來控制這種情況,這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fā)電更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希望在中國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美國有太多的發(fā)電裝置了,中國有一個統(tǒng)一部署,在胡錦濤領導下給世界提供解決方案,另外中國正在進行他的電網的一些整合,這也是繼續(xù)解決的問題。
蔣敏華:謝謝您對中國的期待,我想知道的問題就是現(xiàn)在在國外,在中國以外的地區(qū)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解決到了什么程度?我們共同去探知未知世界。
李若梅:剛才的問題沒有回答,他也回答了一些問題。陸先生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對于風電來說,頭15秒最困難的,在美國歐洲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調平的問題,要求全美國發(fā)電機,大家都行動起來,頻率稍微下降一點,到底每分鐘要求多少?每個公司需要調整多少錢,沒有人來計算,誰也調整不了這個問題,到2020年是要求20%的風電,沒有人解決這個問題,他希望中國來解決這個問題。有多少風電接到電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