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阻止三一集團的投資或許與八年前的一樁舊案有關。
財經作家蘇小和日前撰文稱,當年美國人曾經試圖收購徐工機械(000425,股吧),但中國卻以政府之名將凱雷集團拒之門外,可以說此次事關三一重工(600031,股吧)的某種貿易保護主義,正是從中國開始的,“美國也是一個由人組成的國家,他們不是天使,錙銖必較是人的天性,美國人也是如此”。
對此,三一重工副董事長兼總裁向文波在第十屆中國企業(yè)競爭力年會上接受和訊網獨家訪談時指出,把這兩個事聯(lián)系在一起有點牽強附會。“因為我們并不是并購美國的企業(yè),而是從一家希臘公司手里收購了一個投資項目,與凱雷并購徐工機械完全是兩碼事。”
向文波應該是對始于2004年的凱雷并購徐工機械案最有發(fā)言權的人之一。
2004年4月,徐工集團在《香港經濟日報》刊登了一則公告,即想通過引進投資者的方式進行改制,簡言之,就是想賣掉大部分股權。
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徐工集團接觸了30多家機構,其中有凱雷、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資基金,也有卡特彼勒、三一重工這樣的行業(yè)巨頭。
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團與凱雷在南京草簽收購協(xié)議,凱雷將以20多億元人民幣收購徐工機械85%的股權。
2006年6月6日,向文波發(fā)布第一篇博客,表示愿意加價30%替換凱雷做此交易。隨后,進一步披露三一重工很早就與徐州方面接觸,但失去了進入下一輪被選擇的資格,進入第二輪的7個機構,全為國際財團。
向文波認為,選擇凱雷或許是一個安排好了的“局兒”,因為凱雷的競爭對手摩根大通出價31.98億元人民幣并未入選。
到6月24日,向文波在18天時間里發(fā)表14篇文章,披露了很多交易細節(jié)及數(shù)字,而徐工集團沒有就此作任何正面回應。于是,社會普遍形成一個印象:凱雷收購案有內幕交易,賤賣將讓凱雷獲得暴利,這將極大地傷害中國裝備制造業(yè)的產業(yè)安全。
7月17日至19日,商務部召集所有與凱雷徐工并購案相關的單位,分批征求意見并詳細詢問細節(jié)問題,徐工集團、徐州市政府和江蘇省外經貿廳主管負責人連遇數(shù)十問。向文波和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wěn)根則在同一個大院里的不同會場接受管理部門的問詢。
10月16日,凱雷和徐工重新簽訂收購協(xié)議,凱雷收購的股權比例降至50%,收購總價為18億元人民幣,單位價格明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