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國家發(fā)改委已經針對跨省跨區(qū)電能交易的價格形成機制發(fā)出通知時,一份關于一季度全國風電并網運行情況的結果也出臺了。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累計并網容量達10107萬千瓦,提前完成了《風電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設定的目標。而另一方面,風電棄風情況有所反彈,平均棄風率達18.6%,同比上升了6.6個百分點。
“地區(qū)電網消納能力不足是風電‘棄風’的主要原因。”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
以甘肅這個西北風電大省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今年一季度,甘肅的棄風電量為12.99億千瓦時,棄風率達到2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近10%。
棄風率翻四倍
在中國風電發(fā)展過程中,棄風一直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在甘肅千里河西走廊,坐落著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酒泉市能源局向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截止目前,僅酒泉市建成的風電裝機累計已達850萬千瓦,占到甘肅全省風電裝機的84%,占到全國的9.4%。
國家能源局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甘肅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52.71萬千瓦,僅次于蒙西地區(qū),位居全國第二。然而,伴隨在甘肅風電裝機容量的高增長,棄風量也同樣居高不下。在去年一季度,甘肅的棄風率只有6.15%,而今年同一時期,這一數(shù)據則一下子飆升到了27%,足足比去年翻了四倍多。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表示,今年棄風之所以反彈,主要還受經濟下行環(huán)境的影響,電力需求放緩,“不僅僅是風電,包括火電、水電需求都有所減弱,棄風自然在所難免。”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酒泉一期風電規(guī)模為500多萬千瓦,當時甘肅自身還可以勉強消化掉,可隨著二期300萬千瓦風電機組的陸續(xù)建成投產,這遠遠超出了甘肅電網的消納能力。
“去年甘肅河西地區(qū)的風電、光伏裝機超過10GW,而送往西北電網的外送能力只有5GW,本地消納不了,送又送不出去,那只能是‘棄風’了。”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
甘肅省玉門市能源局新能源股股長宋萌介紹,甘肅的風電主要集中在酒泉的玉門和瓜州地區(qū),其中酒泉風電二期首批300萬千瓦項目中,有200萬千瓦分給了瓜州,建成之后如果配套電網跟不上,可能“棄風”會進一步加劇。
甘肅省遭遇的“棄風”問題,在其他地區(qū)也同樣是難題。在東北地區(qū),截至2015年3月底,吉林省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已達418萬千瓦,占全省直調總裝機容量的20.33%。但由于這些地區(qū)經濟相對不發(fā)達,風電在當?shù)責o法‘消化’。再加上近幾年來,東北區(qū)域內的電力消費大省遼寧省新增不少核電機組,吉林電網送出承載壓力大。”中國農機工業(yè)協(xié)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
記者了解到,在傳統(tǒng)的火電等電源建設中,一般是先規(guī)劃建設好配套電網,再上馬項目,而風電前期項目周期時間短,導致其建設速度水平遠遠高于電網建設,電網建設相對滯后。近幾年甘肅風電項目的規(guī)模和進度往往超出此前的規(guī)劃預期,以至于外送電網工程難以滿足消納要求,只能被迫棄風。
一位曾在中海油新能源玉門風電有限公司工作的員工對記者稱,甘肅當?shù)叵{能力不足,外送通道建設又遠遠跟不上風電的發(fā)展。他對記者表示,除了中海油之外,現(xiàn)在玉門云集了大唐、國電、華電、中節(jié)能等一大批中央發(fā)電企業(yè),“除了中節(jié)能的一個風電場能全部并網不棄風外,其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棄風問題。”
“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有招商引資的指標要求,所以都爭先上馬項目,棄風與否都是次要的”,該員工對記者稱,不少情況是很多項目都建好后,出現(xiàn)棄風問題才考慮配套電網建設問題。
特高壓紓困
要解決棄風問題,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多。常見的解決途徑主要是增強當?shù)氐南{能力,加快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等。醞釀中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也被認為是緩解新能源并網難題的出路之一。
今年三月,在西北各個風電大省中,內蒙古就率先推出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明確2015年內蒙古全區(qū)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達到15%,其中,今年風電的發(fā)電限電率要求控制在15%以內。
不過,宋萌對記者表示,目前甘肅并未出臺明確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政策,并且也沒有聽說過有類似的政策即將出臺的消息。
上述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在配套電網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強制保障風電上網,傳統(tǒng)的火電就只能讓道。“甘肅遲遲不實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很可能各方的利益還沒能協(xié)調一致。”他表示。
相對于行政命令推進的崎嶇,通過市場化的供需調節(jié)催生了遠距離特高壓輸電建設、大容量電力外送通道的建設。
據酒泉市能源局新能源科的一名楊姓科長介紹,目前最受關注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經做好前期準備工作,該工程各項前期支持性文件全部辦理完畢,未來甘肅風電將主要依靠這條線路來滿足外送需求。
記者在玉門市能源局的一份內部文件中看到,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這條風電外送大動脈起點于甘肅酒泉,落點湖南湘潭,建設1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輸送容量為800萬千瓦,線路總長度2413公里,途徑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湖南等5省(市),總投資約為287.9億元。
據了解,上述特高壓工程項目已經通過電力規(guī)劃設計總院的可研評審,有望于今年內動工建設。
酒泉市能源局向記者提供的信息資料顯示,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思路,酒泉也先后建成了“瓜州—酒泉—蘭州”和“敦煌—魚卡—格爾木”兩條750kV輸變電工程,配套建成運行330千伏升(變)壓站31座(含高鐵牽引變11座),其中專門用于風光電外送任務的330千伏升(變)壓站20座,形成了緊密聯(lián)網、跨省遠距離輸送能力較強的電網運行格局。2014年,酒泉外送電量達112.2億千瓦時,占總發(fā)電量的68.5%,主要送往青海、華中、山東等地消納。
以山東省為例,由于缺乏水能、天然氣匱乏,煤炭在山東省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高達74%,隨之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達到了164萬噸和165萬噸。但另一方面,經濟發(fā)展,山東用電負荷增加,國網山東電力調控中心副主任楊明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今年最大負荷缺口將達700萬千瓦,2016年將達1000萬千瓦以上。
一面是新能源的“出口”難,另一方面卻是用電大省的“電荒”危機和環(huán)境壓力。
“國家放開跨省跨區(qū)電能交易價格,這其實就是電力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破除電網長期的電價壟斷格局。就甘肅風電而言,這一機制的出臺,可以讓風電的送受雙方主體有更大更自由的協(xié)商價格空間,屆時甘肅風電的對外輸送消納肯定會更加順暢。”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
不過林伯強也表示,跨省跨區(qū)電能交易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和出臺,對于解決棄風限電問題肯定是長期利好。但長期依賴于外送通道消納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甘肅的棄風問題。關鍵還是要讓風電與電網統(tǒng)籌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提升風電電源質量,讓其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和利潤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