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區(qū)風能資源豐富,技術開發(fā)量達7549.8萬千瓦,約占全疆技術開發(fā)量的62.9%,被國家確定為7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新疆九大風區(qū)哈密占了三個,隨著哈密風電基地二期項目建設方案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復,標志著國家級哈密地區(qū)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國家能源局此次批復的哈密風電基地二期項目建設方案確定送出風電規(guī)模800萬千瓦,其中:新增風電建設規(guī)模600萬千瓦,已核準哈密風電項目200萬千瓦,即哈密東南部200千瓦風電項默于去年8月21日獲得國家能源局正式核準批復。由中電投、華能、大唐、華電等10家企業(yè)按各企業(yè)平均20萬千瓦標準共同開發(fā)建設,總投資約161.8億元。哈密東南部風場華能第四風電場總裝機20萬千瓦,企業(yè)從7月16日起開始進入吊裝階段,目前已完成12套塔筒吊裝。
從8月2日起,哈密迎來了新一輪高溫天氣,為了保證施工進度和人員安全,施工單位調整了作息時間。
哈密東南部風場華能第四風電場吊裝負責人包紅雷說,我們主要是采用避開高溫時期尤其是中午這一段時間,我們采用的是早晨8點鐘出工,盡量在11點半左右收工,下午是三點半出工,八點半收工,還采用了一些及時提供飲用水,施工中穿插休息。
在現(xiàn)場,雖然是40多度的高溫,但施工人員都帶著一副厚厚的手套,仔細一了解原來也是為了“防暑”。包紅雷介紹說,一雙手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風電行業(yè)當中,我們經(jīng)常要使用手去做一些事情,還有塔筒外壁快到中午的時候,它的塔筒外壁溫度也是非常高,如果你用手直接觸摸塔筒壁的話,它感覺是非常非常燙的,現(xiàn)在我們用手套碰塔筒的話,相對好一點。
為了保證風電項目建成后按時輸出,在哈密東南部風場按照就近原則,每4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一座主變容量為40萬千瓦的升壓站,并與風電場進行同步建設、同步投運。
哈密東南部風場華能第四風電場土建負責人陳建說,中午1到4點鐘采用倒班制加強休息,加強早晚加班,以及輪班制度,加大人員機械包括各種材料的投入,爭取30天把土建主體完工,余下電器安裝這部分,采用早晚可以加班施工的方式保證工期,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合理安排施工爭取完成9月20號土建建筑完工的節(jié)點目標。
從本月哈密東南部200萬風電項目十個風電場,陸續(xù)開始并網(wǎng)發(fā)電,到今年年底哈密風電裝機規(guī)達到400萬千瓦。為確保配套風電和光伏發(fā)電項目與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外送通道同步投入運行,7月17日哈密風電基地二期項目建設方案獲得國家能源局批復,標志著國家級哈密地區(qū)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建設方案確定送出風電規(guī)模800萬千瓦,確定新增光伏發(fā)電規(guī)模125萬千瓦。項目估算總投資602億元,年外送電量150億千瓦時。 按照中央提出的2015年“疆電外送”規(guī)模達到3000萬千瓦的要求,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是“疆電東送”首個特高壓項默也是國內目前輸送能力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輸電工程。工程建成后,輸電能力將達800萬千瓦,成為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qū)的“電力絲綢之路”。 根據(jù)《新疆電網(wǎng)2008—2015年遠景目標網(wǎng)架規(guī)劃報告》,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哈密將建成750千伏變電站4座,750千伏主干線路8條,直流換流站兩座。“十二五”末,哈密電力輸出規(guī)模將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