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馬年春節(jié)“黃金周”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一條“中國特高壓技術首出國門”的消息震動業(yè)界——北京時間2月7日20時,由中國國家電網(wǎng)公司與巴西電力公司組成的聯(lián)營體成功中標世界第三大水電站美麗山水電站送出工程,該工程將采用中國領先世界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把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流域的水電送到2092公里外的東南部負荷中心,從而成為中國特高壓品牌走上國際舞臺的啟幕之作。
拿下總投資達19億美元的這樣一個大工程,自然少不了談判桌、競標場上你來我往的心智、技巧以至耐力的比拼,但決定成敗的終極因素,“說到底還是實力”,全程參與項目競標的國網(wǎng)直流建設部副主任高理迎如是說。
“領跑者”的煩惱
實力當然包括雄厚的財力,但更多是指在技術水平上的全球“領跑者”地位。
“以前都是我們去找人家,現(xiàn)在都是他們來找我們”,長期從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國網(wǎng)副總工程師王益民這樣描述國網(wǎng)跟那些昔日技術主導者的關系,而主導權的易手,并不全因買方、賣方市場角色的轉換。王益民對找上門來尋求技術合作的跨國公司直言,你不要跟我說你這個產(chǎn)品在哪個國際大公司用過,“你到我這兒來,別人用過的,我不要;你要跟我合作,就得把你最頂尖的東西拿出來,我們一起研發(fā),填補空白,再用到全世界去。”
這份豪氣不僅來源于國網(wǎng)已在世界上率先建成“二交三直”特高壓工程,更來源于這些工程中“世界運行電壓最高、輸送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高”的指標一次又一次被刷新;來源于整個特高壓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全在我們手上”。
高理迎以直流輸電為例介紹說,我們現(xiàn)在換流容量、線路長度均占世界35%強,但我們這么大的需求,這么大的保有量,“規(guī)模世界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他更看重的是作為直流輸電強國的“唯一標志”——從技術輸入型變成技術輸出型,“除此之外,做再多花活文章也算不了什么”。
一兩年來,“領跑者”角色也帶來一些特殊的煩惱:“在科研選題上,過去,我們只要看ABB在做什么,西門子在做什么,我們就立項;現(xiàn)在,左看看,右看看,已經(jīng)沒有可參照的技術了。”讓王益民頓生“領跑很累”的感覺。
國網(wǎng)科技部的同事們也多有同感:跟跑的好處就是,這東西人家已經(jīng)做出來了,所以只要投入資金、人力,肯定能做出來;可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都是“前無古人”的事情,風險、挑戰(zhàn)不可同日而語。
以規(guī)劃為例,國網(wǎng)科技部正在做“十三五”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身處領跑位置,做這種戰(zhàn)略性研究,很容易有失去目標的不能承受之重。
從“仰人鼻息”到“舍我其誰”